《顶戴》全文阅读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其他类型 > 顶戴

顶戴-第39部分(2/2)

作者:xuanxiaofei

想法,自己走了走,身边就带着陶宇轩,他这次下乡看来是多此一举了,村干部们有自己的利益,他们会衡量,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能不能顶得住,自己在上面顶着,下面的人就轻松一点,可自己能顶多久呢?

    走到田间小道上,看着一块块错落有致的农地,农地上的秸秆早就被收回去喂牛,寒冬腊月的农地里依然长着不少野草,一只只麻雀在地里跳来跳去,空气清新,让人头脑为止一清,整个人舒服不少。

    陶宇轩亦步亦趋的跟在沐风身后,沐风转身看向他,陶宇轩有些不自然的别过头,沐风心里叹了口气,陶宇轩就是没有刘涛那么真诚,这些从眼神中就能看出,这是他第一次这么仔细的打量陶宇轩,二十八九岁的年纪,可脸上眼角却有一圈纹路,当了自己一年的秘书,沐风却没有和他好好的说过一次话。

    “宇轩,你家不是竹林乡的吧”沐风弯下腰捡了一根秸秆含在嘴里,小时候他就喜欢这样,现在没什么外人,他就表现的自然一点。

    “是的,沐书记,我家是城关镇的,中专毕业就被分配到竹林乡当老师”陶宇轩不知道沐风这是什么意思,问什么答什么。

    这一点没有出乎沐风的预料,他早就想到陶宇轩家不是竹林乡的,这么长时间,也没见什么亲戚上门找他,孤零零的一个人“哦,那你家还有什么人”,沐风接着又问道,看到前面有个小水库,沐风打算到那里看看,脚下走的快了些。

    “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大姐,不过都是农民”陶宇轩有些话没说,当年家里困难,大姐就没有读书,转而让他去读,他毕业以后因为家里没关系就被分配到竹林乡,可这在家里人的眼里也是骄傲,几辈子都没出现一个吃公家饭的,在他看来却是耻辱,要是他家里也有关系,那他现在就不会是个伺候人的,或者像沐风那么有运气,一毕业就阴差阳错的当上副乡长,嘴里回答着,脚下也加快几步,跟上沐风的步伐。

    沐风听了陶宇轩这话皱了皱眉头,听他口气好像看不起农民,沐风自己也是农家孩子,农民怎么了,靠自己的双手吃饭,比之有些人活的更加自在一些,心里这么想,可嘴上却淡淡的说道:“不容易啊“不知道是说陶宇轩不容易还是说自己家里不容易。

    到了水坝边,沐风看着用黄土夯筑而成的堤坝,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长满了杂草,坝口的出水口看着有些新,换了个铁闸和用水泥修筑了一条沟,这些都不一年前开工修缮的,已经到了枯水期,可小水坝里还有八分满,转身看向水坝下面,靠山村就坐落在不远处,全村不多的水田就靠着这口水坝提供灌溉用水。

    第一百一十五章

    更新时间:2012-08-11

    这样的小水库在整个竹林乡拥有五十六处,基本上全是大跃(进)时期的产物,其中小二型有三座,小三型有九座,其他的库容量太小,都只能算大一些的水塘,整个竹林乡农田水利的材料跃入沐风脑海,眼前的这一座就是小三型水库,最大库容量达到五十万立方米,沐风看着坝埂,全是用人力拿包布木槌夯筑而成,历经风雨,基本没有维护,依然保持着功能,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,到了水库斜坡上,沐风也顾不得草脏,躺了下来,看着天空入神。

    后世对大跃(进)一面倒批评,可是在农村基层设施建设上,大跃(进)时期无疑是中国近现代最成功的一次,短短几年时间兴建了无数水库,水坝,水渠,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少农村群众的人畜饮水问题,同时还大力兴建农村乡镇道路,这无疑为后世中国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,包括沐风重生前,全中国还在使用的功能性水库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大跃(进)时期建设的,人定胜天这句话用在这一方面恰如其分,可是在其他方面就不尽如人意,人民公社,大炼钢铁,假大空现象泛滥,多重因素下味道变了,这些恐怕都不是太祖想得到的。

    人民公社这个制度不好吗?有的人说抹杀了人类的欲望,欲望是让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,当然不能成功,可是以色列,这个西方民主典范的弹丸小国还不是坚持人民公社制度,他们叫做“基布兹”,每个人的产出都是集体的,工资很少,可是吃饭,医疗,从出生到死亡一条龙服务,可他在内划分的很细,避免滥竽充数,磨洋工的现象,包括共产主义的旗帜,在美国家门口的古巴,依然实行人民公社制度,全民医疗制度让美国人都羡慕不已,拍摄记录片华摄911的美国导演到了古巴看病,感动的热泪盈眶。

    yuedu_text_c();

    越想越远,沐风深深的吐出口气“自己是不是把自己太当一回事”,看到已经坐到自己旁边的陶宇轩,沐风又把思绪拉回了现实“现在自己的屁股还被海风吹,想东想西等于零,得把眼前顾好才行”。

    “宇轩,你到我身边多久了”。

    “一年零四个月”陶宇轩现在在沐风身边度日如年,当然记得清楚,沐风一问就想都不想的说了出来,沐风没料到陶宇轩回答的这么快,坐了起来,捡起旁边的一块小石子扔向水中,小石子惊起一片涟漪,最后落入水中。

    “这么久了”沐风都有些内疚,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关心过陶宇轩,自己真是不应该“宇轩,你知道我最近的情况,想不想离开到其他部门干一段时间”沐风这是好意,要提拔陶宇轩在现在党委会不占优的情况下很难办到,可要调动一下陶宇轩的工作不是难事,在自己身边待得越长,自己真要走了,陶宇轩的日子更是难过,还不如现在离开,那样以后别人清算起来陶宇轩也好回转,这也是保护陶宇轩的一种方法。

    陶宇轩心中有鬼,理所当然的把沐风的想法想歪了,他以为这是沐风有所察觉在最关键的时候支开他,因为沐风没有说提拔,显而易见,平调就是一种惩罚,从竹林乡一把手身边调到其他部门做工作人员,这不是惩罚是什么,陶宇轩这么想的时候自动把沐风现在的处境忽略了。

    陶宇轩没有出声,脸上阴晴不定,沐风转过头,陶宇轩连忙说道:“沐书记,我遵从组织上的决定”,沐风以为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陶宇轩已经收到,可陶宇轩回答的这么干脆,他的心里也有些不好受“嗯,回去我就着手准备”。

    沐风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“走,回去吧,到村里转转”有些话他没说,这也许是他最后一次下基层,虽说从最具村支书代表的王庆身上看到挑动对抗白云天的可能,可到村子里多转一转也是好的。

    两人回到村委会,一圈人在打麻将,估计是有沐风在,大家没打钱,在脸上夹木夹子做惩罚,现在还不流行打接待麻将,大家各凭本事,鲁志生估计手气不好,脸上夹了十多个,不知道疼,玩的不悦乐乎,沐风进去撒了一圈烟,又退了出来,也没叫陶宇轩,独自到村子里转了转。

    靠山村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三百多户一千多口人,六个自然村,分布在二十多平方公里,村委会所在的自然村有八十多户,三百多人,全村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,这也是沐风任上兴建的完小,这时刚放寒假,完小关着门,从铁门看进去,里面还算宽大,两个篮球场上晒着不少包谷。

    公路通到村口,其他的地方全都是牛马踩出的便道,和其他农村差不多,得看着点走,有的时候实在走不下去两害相见取其轻,捡着干透了的粪便踩,这还是冬日里雨水少,要是在雨水季节,实在难过,在外人看来不堪入目,可大家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,走的那叫一个坦然。

    沐风自己没时间了,要是有时间让他在干下去,他一定要推行农村路面水泥化,这不光是一个卫生问题,坏境塑造一个人的性格,生活在邋遢的坏境下,这个人怎么可能干净整洁,只有改善居住坏境和文化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,有了精神面貌,大家自然就会提高生活质量和积极性。

    沐风边走边想,前面拐角处有几櫈向上的石板,一位老人背着高高的柴禾十分费力的往上爬,沐风紧走几步,从身后搭了把手,老人轻松了一些,爬上石阶往后一看,见是沐风,身上穿着的衣服也沾上不少木屑,不好意思的咧着嘴笑道:“小伙子,谢谢啊,走到家里喝水”。

    沐风正好想找地方坐一坐,爽快的答应了,陪着老人走了一段路来到村后的一个院子,院子不大,一溜四间房外加一个竹棚,一角堆积着不少主根,竹棚里摆放着不少工具,还有一些成品的竹根雕,竹根雕是利用毛竹的竹根及其天然形态,通过艺术构思、造型,雕刻成各种造型生动的工艺品。

    “老人家,看不出你还会这样的手艺”沐风有些惊奇,自顾自的走到那堆成品竹根雕面前,一打眼,有罗汉造型,有火烧赤壁,有福禄寿三仙,看得出手艺精湛,颇具水平。

    老人看到沐风喜欢,不在意的说道:“祖上传下来的手艺,这东西制作起来费事情,价格又很低,以前咱们村有不少人会制作,可是现在做的人越来越少了,我也年岁大了,这些都是我儿子做的,他喜欢这个,一有闲暇就拿着工具制作,好在咱们靠山村材料不缺,也就由着他折腾”老人走到柴房把柴禾放下,脸上还有些落寞。

    老人说的话在理,竹根雕确实十分费工费时间,从选材,根据材料形状立意,到开始雕琢,无不耗费大量精力,价格肯定不菲,限制于地理市场因素,卖高了没人卖,卖低了不划算,自然没有多少人在制作,可是放到后世,一件上品竹根雕最少都是上十万元,有些名气的工艺师做出的还要再高上一些,虽然没有那些古玩字画涨的那么离谱,可这东西是可再生资源,只要手艺保存下来,源源不断,市场前景不容小看,可当务之急就是要保存住这种工艺制作方法,沐风摇摇头,今天一天是怎么了,老是想着这些事情,自己都是快要靠边站的人,想这些起什么作用。

    第一百一十六章 传统手艺

    更新时间:2012-08-12

    沐风摇头的时候,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,身上背着一根硕大的竹根,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,一进门就嚷嚷到:“爹,你看我寻到什么”,一抬头看到院子里还站着一个陌生人,愣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瞎嚷嚷什么,地里的秸秆你不去收拾,又跑到竹林里寻这东西”老汉嘴上不客气,可人却走到汉子身前摩挲着这根奇形怪状的竹根,眼中露出一丝炙热,汉子看了看沐风又看了看老爹小声说道:“爹,这是谁啊?”。

    老汉这才反应过来,他也不知道沐风是谁,板着脸说道:“罗嗦什么,还不赶快把东西放下,到地里帮你媳妇收拾包谷杆”。老人在家里估计颇有权威,汉子听了老人的话赶忙把身上背着的竹根放到院子中的棚子里,从沐风身边走过的时候还朝沐风点点头,沐风也笑着点点头,汉子放下东西,水都没喝一口,就拿起一边的背篓向屋外走去。

    老人看着汉子走远,从屋檐下拿起个竹子做成的水杯倒了杯水递到沐风面前:“我儿子,三十好几当爹的人了还这么毛毛糙糙”,沐风笑着接过水杯,老人试着问道:“看你这么年轻,一看就是城里人,是来村里收野味山货的?”。

    沐风点点头,放下杯子:“是啊,乘着年前收一批山货,老人家怎么称呼”,老人得了沐风的话,眼神又飘向他儿子拿回的那根竹根上,慢慢的走了过去,看得出,他对这根竹根也十分喜欢,嘴里说道:“呵呵,今年六十二,大名叫何守德,村里的人都叫我老根头”。

    沐风也是好奇,老根头儿子背回来的这根主根大小有一张茶几大小,根须错节,质地暗红,怕有一米五左右,这么大的竹根能做个什么东西呢,跟着走了过去,主根上还有不少泥土,沐风好奇的问了问,竹根雕的手艺在这靠山村根本没人当做一回事,老人听到沐风盘问,也来了兴致,娓娓道来。

    沐风从前只是听说,这会儿听了老人家的叙说总算有了个大至的了解,秋冬之季,当山民们砍掉一批竹子后,会这门手艺的艺人就会钻进竹林,寻找能给予他们灵感的竹根材料,竹根的选择也颇为讲究,竹龄较大的根质地比较坚实,色泽更加深沉,然而竹根可塑性的强弱只有等到将竹根挖出来后才能见分晓。

    并非所有的竹根都能成为好的材料,中规中距的竹根束缚艺术家们想象的翅膀,反而是那些奇形怪状、扭曲变形的竹根受到他们的偏爱,夸张的形态往往展现出人物神情,契合着神形兼备的中国传统审美原则,天趣和人意的巧妙结合是竹根雕作者的创作理念,怀着这种理念,雕刻艺人在完成对竹根的选择后,就开始进入制作阶段,这一套天人合一,人以自然的理论从一个边远村落的民间艺人口中说出,让沐风深深震惊,也为这门手艺发生了浓厚兴趣,当然他可不会自己制作,只是想好好了解一下这门手艺的历史。

    制作一个好的竹根雕作品,艺人们除了对刀具有娴熟的掌握外,更注重的是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和构思。一旦构思成熟,就开始了制作竹根雕的第一步,就是“打坯”。

    在打坯前要对根进行必要的剪裁,用锯子锯出所需的长度,然后根据人物的形象对根须做必要的修剪,留出该留的根须打坯是用凿子凿出面部轮廓的过程,只要刻画出人物面部大体的轮廓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在打坯完成后,接下来将是对面部轮廓的细致雕刻,胸有成竹的雕刻家雕凿时看似随心所欲,信手拈来的手法却是几十年功夫的积累,在已经成型的人物脸部进行细致雕刻,是竹根雕最为关键的步骤。

    锋利的刻刀随时有可能留下功亏一篑的痕迹。人物面部和眼神的塑造是具挑战性的时刻,成败也在此一举。竹根雕人物神情的传递全靠面部和眼睛。雕刻完毕后,粗糙的竹根将被抛光、打磨和上漆。

    yuedu_text_c();

    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半天,何守德这位老人也是个爱说话的,不知不觉就聊了大半个小时,沐风看了看表,就小心的问道:“大爷,你这个主根打算做成个什么”,老人早就不知道绕着竹子转了多少圈,听到沐风这么一问,摸着下巴的山羊胡,迷上眼睛,过了一会,睁开双眼“这根主根造型不错,高度也够,而且还是老根,没有虫蛀病变的痕迹,加上我家那小子挖的仔细,没有伤及纹路,你看这不少须蔓,完好如初,在看这多出的一截主干,像不像一把大刀,再加上就算细节都没有腐蚀,意随形走,一尊关公应该不错”。

    经过老人家这么一说,沐风好好的看了看,还没有雕刻就真有一点关公的意思,这意随形走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主根的形状,既节省了用功,又保存了材料原有的那一点自然之美。

    “不错不错,还真有那点味道”沐风拍了拍手,不由赞道“这一尊关公制作完成需要多少时间”。

    听了这话,老汉整个人委顿不少,叹了口气:“什么都不做,这么大的雕件最少需要一年”言下之意自然是没那么多时间,家里还有田地,还有牲口需要打理,在时下的农村有谁会一年什么都不做就干这个,做好了也换不来钱。

    看到老人的表情,沐风心里也不好受,不止是根雕,这就是传统工艺面临的最大问题,现在不保护,以后不少工艺都会失传,等知道要保护了,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,沐风记得后世的一个故事。

    故宫博物院的东北角,在重重宫殿高墙的包围里,有一座精巧别致的几间连房。漫步过雄伟的“太和、中和、保和”三大殿,又艳羡过“珍宝馆”中琳琅满目的皇家珍藏,游客对这座建筑的印象,最多是“珍妃井旁边的小屋”,没有什么特别。在重新评估以前,别说游客,就连故宫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发现它的价值,只是把这里作为普通仓库使用。

    后世1994年在准备对这座仓库的屋顶(进)行例行修补时,细心的工作人员看到这小房子的顶棚好像很有名堂!对于这里有画这件
小说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