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鬼谷神谋》全文阅读

第七十四章阴符之说(2/2)

作者:青虫月二

甚至于吴王都会感激。

    因为若不是王禅此次警告于三个公子,同时也提醒吴王阖闾。

    太子之争已近乎兄弟相残,那么后续的发展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,吴国一乱,越国必然趁势而出,这样的结果不是王禅想要的。

    王禅昨夜一开始是被刺的目标,却并不妨碍他也作一为刺客,而且一举多得。

    所以王禅十分感激于赵伯,同时也对藏在月光之中的技能感兴趣。

    “其实小公子之学,早就涉及此中之道,只是应用之门并不知晓而已。”

    赵伯一语,更增添王禅的兴趣。

    “赵伯,请用点心。”

    王禅为赵伯递过一个江南特色的点心,自己却不吃,只是等着赵伯吃完后再给他讲。

    赵伯竟也不急,他知道此中之事,非一时半刻说不清楚,所以还是先吃个点心再说。

    “相传黄帝之时,得河图洛书,不仅演化了五行八卦,而且还从中悟出一种卜算之术的分支,那时大家都叫玄学,后经风后演化,分支却更加多了。

    至我大周开国之年,姜太公习得此术,把此玄学用于排兵布阵,此学后来被称为阴符之学。

    远古之说,现在已无从考证,但太公却留下了一些传世法门,再经几百年的演化,此学已流于道学之中,而且藏于民间。

    一些聪慧之人在此阴符之学基础之上,再加上机关之术,以及数理之术,把兵法布阵用于江湖机巧,再化为一些旁门之术。

    其中就包括遁术,陷阱、隐身之术,腾跃之术,幻化之术,练金之术,再加上道家一些古传仙术,所以到变成一门神秘的学说。

    而刚才所讲这些若用于武技之上,就更回神秘了。”

    赵伯喝了口茶,而王禅再为赵伯斟上。

    “小公子,为何不发一语?”

    赵伯此次到还是有些不解,向来王禅总是领悟得快,也就问得快,甚至赵伯一边说,他会一边追问。

    这一次到是一个特例。

    “赵伯,刚才所说,小子虽然有所领悟,但却不得法门。

    想来道家学说,不外以阴阳为基,四向为引,五行为用,八卦为变。

    而在连山易理一书中,也有涉及。

    若再加上天干、地支,以及春夏秋冬四时计二十四个时节,以八门九星之理演化确实无穷无尽,小子一时也推演不出,所以不敢有问。”

    赵伯一时倒吸一口冷气,刚才他只是把阴符之说一讲,未曾想王禅就已经根据所说,在心中推演了,并且以王禅所说之元素,其实也正是阴符之说的基本。

    “小公子让老身惭愧,老身对此学说,实是难与领悟。此阴符之说,于此列国之中,确已有不少分支,而且已已渐失最初的功能,刚才已说过。

    但其基本要义就是刚才小公子所说。

    相传于黄帝所演阴符之局变化,一共四千三百二十局。

    而经风后简化为一千零八十局。

    至姜太公之时,再次简化只有七十二局,正对应了地煞七十二星宿的变化。

    若再简化一番,至三十六天罡之数

    再简化,则可分为阴阳九数,计十八局,,也就是九宫之数。

    如此之数再套用六十甲子之数,以天上九星为基,化为三奇六仪。

    而九宫之说,想必小公子十分熟悉,五为中,八卦为辅,分别代表‘生死修离开杜惊伤’八门,以不同数字代之,九宫之内纵横斜和数皆为十五。

    而所以的变化皆以阴阳相生相克为基,五行相生相驳为本,运用天上九星变化演化而成。

    这其中代表着世间万物皆可入得阴符之理,可演成天、地、人三盘。

    若能运用得当,就像昨夜之月光一般。

    刺客只是运用了阴符中的遁去为甲之说,把时日与四相六和结合,让你无法察觉他的方位。

    所以小公子觉察到威胁,却把握不住其方位,才让小公子一时失察。

    若稍加时日,小公子自行捉摸,也能自行演化一些阴符之局而出。

    再对上此人,怕只会在小公子面前丢脸了。

    老朽智拙,在此方面,实是不敢言教,只是略知皮毛。”

    王禅此时已大体知道其中之理,若说这阴符之说,确实博大精深,非一时可解。

    王禅看了看赵伯微微一笑道:“想来史角大师,该也是此中高手,所以赵伯才会精于机关之术,也懂这阴符之说,想来列国之中也有不少此中高手,赵伯当然也认识不少。”

    赵伯一笑,知道王禅终于还是回复本性,对于阴符之说,于王禅而言只是时间的考校,却不会急于一时。

    王禅现在不再追究此中的深懊,却寻简而问,就是十分直接,让赵伯不得不答。

    “昨夜此人,该也算个中高人,我师史角当然远胜于他,想来就算你那个自认的师兄墨翟怕也比他强。

    只是我师所研皆是正当之行,而昨夜此人所演却是阴符旁支,是以杀人为目的,藏形之技,所以到是不得不防。

    另外南海婆婆也精于数理之说,对阴符演化也甚有兴趣,这些年来,当也有所成就。

    至于其它的我还不甚了解,有一点可让小公子明白,那就是此法虽精,却只是道之枝叶,皆为道演。

    若有一日小公子能得见周朝圣贤之人,通得天道自然,就可以像老朽传你武技一样,去除枝叶,还道本性。

    任何旁门左道,都可一眼识破,无所遁形,不需担扰。”

    王禅听了,心里有一种失落,同时也有些兴奋。

    自己一直锋芒毕露,却险些错失了这些深藏不露之人。

    而他的身边就有如此几个,墨翟当是其一,平时温文尔雅,确实是十分神秘。

    而南海婆婆的两个弟子施子与化蝶更是一直在身边,却并不显露。

    兴奋的是,这些阴符之说,始终万变不离其中,所如易理一样,变来变去,还是会回到那“一”之上。

    找到这个“一”,想来一切都并非难事。

    “小公子,日后自然可以慢慢研习,现在有客来访,老朽还是告退为上。”

    赵伯说完,自个回屋,也不理王禅。

    王禅已从脚步声中猜出,来都两人,而且他也知道此二人是谁。

    【作者题外话】:催读、催读,每日读书,增闻广识,与纵横大家鬼谷王禅一起成长。

    其实小生虽年岁已大,却也是边写边说,特别是道家这些远古说说,写此小说,也算弘扬国学,望读者们支持!
小说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