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经济思维》全文阅读

第三节 如何最大化效用(2/2)

作者:董志强

而拒绝购买芒果。

    但是对于大多数人,芒果和汽水存在不完全的替代关系,他们的最优选择是芒果和汽水的某种组合,是经过权衡最后停留在相对中间的一种组合上。

    中庸的生活

    在现实生活中除消费外的诸多情形中,也都会看到有一些人的选择非常极端,但大多数人的生活则相对中庸。为什么会是这样呢?效用最大化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释。

    一个典型的例子是,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如何平衡?在讲经济理论之前,先讲我的一个朋友的故事。这个朋友在一所三流大学任教。他是名校毕业的博士,文章发表记录也不错,完全可以在国内重点大学找到一个职位。所以,很多人对他的选择感到不可理解。特别是他现在所教的学生,觉得他如此优秀,为什么愿意屈就在这所三流学校。他的解释是:在他的效用体系中,家庭与事业同等重要。他到现在这所不那么好的大学,他的事业无疑会打上折扣,但是学校给他的爱人安排了不错的工作,他们有一个在稳定的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幸福的家庭。是的,他的家庭很幸福。如果他选择一所平台更好的重点大学,他的事业也许有更高的起点,但是爱人的工作是一个麻烦的问题,家庭难以有一个稳定的环境,说不定还影响夫妻感情;因为他肯为自己的爱人牺牲多少,会被爱人作为一个判断爱的信号。他若只为了自己的事业着想,则爱人就会认为她在他心目中只是第二位的;但他为了她放弃自己事业的更高起点,她会感觉到他的确在为她做出牺牲。

    我完全理解这位朋友。而且我认为他的选择对他来说是最优的。事实上,很多人的选择,在旁人看来觉得难以理解,其实一旦了解此人所面临的约束条件,就很容易理解。从效用最大化理论角度,家庭可以给这位朋友带来效用,事业也可以给这位朋友带来效用,两者是相互替代的,但又不是完全替代的——也就是说,完全没有事业,效用会低得令这个朋友难以忍受;完全没有家庭,效用也会低得令这位朋友难以忍受。结果,最优的选择必然是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取得一个平衡:为了家庭,适当放弃事业;也为了事业,适当放弃家庭。

    极端的人会如何呢?比如,“事业狂”就是一个极端,这种人眼里只有事业,没有家庭。在他的效用体系中,事业的边际效用特别高,而家庭的边际效用特别低,因此他总是把自己的资源(时间、精力、金钱)投放到事业中去。类似地,“家庭狂”是另一个极端,这种人的效用体系中,事业的边际效用特别低,家庭的效用特别高,结果他总是把自己的资源(时间、精力、金钱)投放到家庭中去。

    我很欣赏美国加州大学首位华人校长田长霖先生的一句话:做学问要极端,做人要中庸。
小说分类